12-04-2017 Upcoming Events - 馬來西亞華人與反語言霸權運動

MCRC Seminar: 馬來西亞華人與反語言霸權運動

讲题       馬來西亞華人與反語言霸權運動
主講人     吳小保先生(華研副研究員)
日期與時間 2017年4月12日(星期三)下午2點30分至4.30分
地點       :ICS Seminar Room, 4th Floor,     Block B, Institute of Graduate    Studies (IPS Building), University of Malaya (GPS: https://www.google.com.my/maps/@3.1245224,101.6591639,205m/data=!3m1!1e3?hl=en )

摘要:
1950年代開始,馬來亞與新加坡建國初期,政府與民間開始推動學習國語。所謂國語,就是指馬來語。實際上,馬來語被列為國語,可以視為是馬來語文從19世紀末面對西方殖民主義-現代性下引發的一個長時段的語言運動的結果。其所追求的,是語言的理性化、規範化、政治化等,使之成為一門現代語言,並成為建構國族身份的重要媒介語。本文將指出:首先馬來語文現代化或國語運動,乃由多個不同族群背景的人參與構成,過程中或有張力或有粘合。例如,對馬來知識份子而言,國語運動的目的是追求“馬來語作為國語,且為唯一官方語文”,儘管他們並無意消滅其他語種,但卻是一種強勢的、帶有強大支配力的國語。相對於此,絕大部分華人則希望掌握國語的同時,保留自身的母語,因此是一種相對弱勢的國語。另一方面,對部分華人而言,他們更是抗拒“馬來語為國語,且為唯一官方語文”的鬥爭目標。其次,國際冷戰無可避免地影響了國內的語言政治,在早期,左翼份子大力支持國語運動,因為國語運動被詮釋為是一場對帝國主義、殖民主義以及國內反動派的抗爭的一部分。他們當中不少人被打壓成為政治犯,這種抗爭最終延續到大眾所看不見的場域,即把扣留營轉變成抗爭基地與文化生產場域。然而,第三點,隨著華人左翼運動受到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而更激進化,華人左翼發展出以“普通話”來反抗“國語”這個概念的政治論述。

主讲人简介:
吳小保(Goh Siew Poh),目前在華社研究中心楊貴誼陳妙華贈書珍藏室擔任副研究員。興趣是華馬跨文化比較、馬華文學等。